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
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Environment 
開課學期
106-2 
授課對象
社會工作學系  
授課教師
陳怡伃 
課號
SW1007 
課程識別碼
310 48000 
班次
01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社103 
備註
限學士班學生
總人數上限:65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62SW1007_01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  「人在情境中」的雙元焦點是社會工作的獨特觀點,同時理解一個人的生理、心理、社會的層面,也看見其家庭、社區與大環境的脈絡如何影響這個人也受其影響,所以能發展周延而有效的評估和處遇。本課將討論社會工作對人的基本假設,研習跨領域的基礎理論和知識,再透過人的生命週期各階段來剖析其一般狀態、任務及挑戰,為接下來的社會工作進階課程作準備。
  課程的進行方式採取Team-Based Learning原素,以確保每個學生均透過多元型式學習到各主題不同層次的內涵,但在計分方式上則以個人表現為主以求公平。課程內容將切分為二大部分、五大單元。第一部分為基礎知識,由老師負責講授,為提升自主學習的空間及效率,在每單位開始前將進行預習小考,再由老師針對困難的部分進一步說明,之後以文本或影片案例進行小組討論。第二部分為生命階段,由學生小組設計30分鐘左右的導讀性質活動,內容以區辨、運用、延伸或批判相關議題為主,可以是講授、遊戲或體驗等多元方式。 

課程目標
學生在完成這門課後,應具備以下能力:
1. 掌握人類行為相關生理、心理及社會理論及觀點
2. 瞭解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發展過程與議題
3. 運用多元架構以理解個人行為
4. 進一步研習社會工作進階工作方法(個案、團體及社區)的基礎知能
 
課程要求
1. 課堂參與
(1) 學生應於課前完成指定閱讀,參與討論,實際出席及參與情況由同儕互評。
(2) 各週課堂任務成果請小組照相、掃瞄或以任何形式記錄,課後張貼至教學網頁討論區,並於期末集結成冊作為計分基礎。
(3) 學生應參與課堂討論及小組口頭報告的工作。公平起見,個人在小組裡的實際參與及貢獻程度採取小組同儕互評方式,評量指標由全班於期初討論形成,期中互評僅作為個人表現之即時回饋(不計分),期末則作為小組相關成果(任務成果冊&口頭報告)評量的加權基礎 (A:100%, B:90%,C:80%,D:70%,E:0%)。
2. 預習小考
(1) 每個學生請於上課前閱讀指定的範圍,於每單元開始前進行小考。小考主要為選擇題,著重於原理原則的理解與應用。
(2) 個人完成考試後,進行小組討論的團體考試,二者分數占該次小考各半,遲到而未必參與小組討論的只計個人成績。
(3) 至期末可選擇放棄一次缺考或低分的小考成績。
3. 個人報告
期中報告針對課程指定的問題、訪問二個人為案例以對照討論。報告內容建議在六頁以內。請以電腦檔案繳交於CEIBA。內文格式:新細明體及Times New Norman、12級字、單行間距、A4頁面。 須使用指定教科書以外的資料至少三則支持自己的想法,並以學術體例註明引用及參考文獻出處,參考資料請於內文註明引用、文末詳列參考文獻出處,引用方式請參考台大社工學刊(http://ntusw.ntu.edu.tw/?page_id=71);參考資料未達數量或不當使用(如大量抄寫)扣5分,抄襲以零分計。
4. 小組報告
內容為課程主題導讀(30-50分鐘)。請儘量減省所選發展階段的課本範圍之摘要講授,這應該是每個學生自己預習閱讀的,老師會在報告前後加以補充或加強。小組報告內容應包括(1)主要議題分析、應用、批判,例如少年階段的自傷行為;(2)運用至少一個理論觀點模型,例如以心理層面的精神分析理論來講幼時親子依附關係的影響; (3)結合至少一個補充教材/延伸閱讀, 例如影片或網路報導或學術期刊文章; (4)至少一個小組任務或全班綜合討論, 例如請同學從其他社會或生理面向來討論少年自傷的其他成果, 或從依附理論思考預防或改善之道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1.張宏哲審閱(2008)。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(三版),雙葉書廊。
(Ashford, J., Lecroy, C. W., & Lortie, K. L., 1997, Human Behavior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: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, Brooks/Cole Pub. Co. )

2. 宋麗玉等著。社會工作理論,台北:洪葉。
(舊版亦可,但請自行查對內容及頁次差異) 
參考書目
各週文本(更新將公告於當週教學網頁)

*: 該單元之小考範圍

1-0 課程簡介
張宏哲等譯,頁1-9。

第一部分

1-1評量社會功能的多層面架構; 小考1
*張宏哲等譯,第一章 評估社會功能的多層面架構。
*宋麗玉等著,第一章 理論與社會工作實務。
Payne, Malcolm (2014)。Chapter 1.
Flexner, A. (1915, reprinted 2000). Is social work a profession?
http://rsw.sagepub.com/content/11/2/152.full.pdf

1-2生命歷程
*洪貴真等譯,E. D. Hutchison著,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──心理暨社會取向,第一章 生命歷
程觀點,台北:洪葉。
宋麗玉等著,第二章 社會工作理論之概述
Payne, Malcolm (2014)。Chapter 3
Scheflen, A. E. (1978). Susan smiled: On explanation in family therapy.
Family Process, 17, 59-68.

2-1評量社會生活功能的生理層面; 小考2
*張宏哲等譯,第二章 評估社會功能的生理層面。
殷立潔、方慧芬(2013)。一位 Peutz-Jeghers 症候群癌變患者之安寧共同照護經驗。新臺
北護理期刊,15(1),111-122。
童伊迪(2014)。找尋生命的希望:重症海洋性貧血患者疾病適應之研究。台大社會工作學
刊,29,243-280。

2-2從基因遺傳違常開始認識罕見疾病;實務工作者分享
*唐先梅、曾敏傑(2008)。罕見疾病家庭的壓力源:一項探索式的質化研究。特殊教育研究學
刊,33(2),47-70。
唐先梅、陳怡伃(2006)。困境與希望──罕見疾病身心障礙者就業之路,第一章、第三章。台
北: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。
陳素珍、蘇本華、陳家玉(2006)。裘馨氏肌肉萎縮症──一個家庭之遺傳諮詢過程,中山醫學
雜誌,17(2),269-277。

3-1評量社會生活功能的社會層面; 小考3
*張宏哲等譯,第四章 評估社會功能的社會層面。
曾華源、黃俐婷(1996)。心理暨社會派、生態系統觀及增強權能觀對「人在情境中」詮釋之
比較,東吳社會工作學報,14,頁63-89。
宋麗玉等著,第五章 社會工作心理暨社會學派,第九章 生態觀點,第十三章 增強權能與倡導
觀點。
郭李宗文、吳佩芳(2011)。原住民隔代教養真的註定失敗嗎?幼兒教育301,4-24。

3-2文化能力、人在情境中
*莊曉霞 (2011)。第六章 社會工作中的文化能力。李明政編(2011),多元文化與社會工作。
松慧文化。
莊曉霞 (2011)。第四章 台灣多元文化社會工作的發展與挑戰。李明政編(2011),多元文化與
社會工作。松慧文化。
UNESCO (2009). Investing in Cultural Diversity and Intercultural Dialogue.
unesdoc.unesco.org/images/0018/001847/184755e.pdf

4-1評量社會生活功能的心理層面; 小考4
*張宏哲等譯,第三章 評估社會功能的心理層面。
陸洛(2011)。現代華人的雙文化自我與雙重陷落,本土心理學研究,36, 155-168。
利翠珊(2011)。華人社會關係網中的自我觀,本土心理學研究, 37,225-230。

4-2精神分析學派與認知行為理論; 個人報告題目公布
宋麗玉等著,第三章 精神分析觀點與社會工作處遇。
林玉華(2004)。潛意識幻想與移情詮釋──精神分析導向心理治療評估,中華心理衛生學刊,
17(3),頁75-100。
宋麗玉等著,第四章 認知行為理論。
鄭怡世(2002)。兒童性侵害加害者處遇原則之探討-認知行為治療與因應理論之運用,臺大
社會工作學刊,6,頁89-122。

5-1懷孕、生產與新生兒+嬰幼兒時期(Chapter 5 & 6)
張宏哲等譯,第五章、第六章。
主題討論�分組導讀:生育決定、發展遲緩

5-2兒童早期、兒童中期(Chapter 7 & 8)
張宏哲等譯,第七章、第八章。
主題討論�分組導讀: 過動、體重過重、霸凌

5-3青少年時期(Chapter 9) 繳交個人報告
張宏哲等譯,第九章。
主題討論�分組導讀:自傷、非行

5-4成年前期(Chapter 10)
張宏哲等譯,第九章、第十章。
主題討論�分組導讀:性別認同、生涯發展

5-5成年中期、成年晚期 (Chapter 11 &12)
張宏哲等譯,第十一章、第十二章。
主題討論�分組導讀:婚姻關係、藥酒癮、成功老化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小考 
30% 
個人及小組各半,四次小考成績擇優三次採計 
2. 
課堂任務(小組) 
15% 
課堂討論過程及成果冊,以同儕互評加權採計 
3. 
口頭報告(小組) 
15% 
當週主題延伸討論,以同儕互評加權採計 
4. 
個人報告 
4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02/06  簡介 
第2週
03/05  1-1 評量社會功能的多層面架構; 小考1 
第3週
03/12  1-2 生命歷程 
第4週
03/19  2-1評量社會生活功能的生理層面; 小考2 
第5週
03/26  2-2從基因遺傳違常來認識罕見疾病 
第6週
04/02  春假 
第7週
04/09  3-1評量社會生活功能的社會層面; 小考3 
第8週
04/16  3-2 社會工作的文化能力 
第9週
04/23  4-1評量社會生活功能的心理層面; 小考4 
第10週
04/30  4-2精神分析學派(第12組)與認知行為理論(第11組) 
第13週
05/21  5-3 青少年時期
第2組:非行
第4組:自傷 
第14週
05/28  5-4 成人前期:
第9組:性別認同
第7組:生涯發展 
第17週
06/18  端午節放假 
第18週
06/25  繳交任務成果冊;自行確認各項成績
(其他課程任務成果冊提供參考)
(訪談方法參考資料) 
第11-1週
05/07  5-1 懷孕、生產與新生兒
第3組:生育決定
 
第11-2週
05/07  5-2 兒童早期
第6組:過動 
第12-1週
05/14  5-2 兒童中期
第8組: 體重過重 
第12-2週
05/14  5-2 兒童中期
第5組:霸凌 
第15-1週
06/04  5-5 成年中期
第1組:婚姻關係
*17:00前繳交個人報告* 
第15-2週
06/04  5-5 成年中期
第10組:藥酒癮 
第16-1週
06/11  5-4 成年晚期 
第16-2週
06/11  課程總結;同儕互評